人類把地球搞壞了
人類自以為是,把自己看作是上帝,其實也不過是自然界的一份子,所以的生物都因他們的自私自利而走上滅亡,當要回過頭要扮演上帝拯救地球時,所有的生物已經不在了....人類好可悲
北極熊要不見了,真想請問人類你們要搞死多少物種才甘願,每日汲汲營營的追求世界第一,換來的卻是氣溫升高,環境日趨惡劣,不當第一不會死,有沒有獨立不會被滅掉,宗教戰爭更無聊,簡單來說,人類最可怕的就是執念,這樣執念造就今日地球上所有生物走上絕路。
更新日期:2008/06/28 17:30 編譯林沿瑜報導
聽起來不可思議,最新研究報告指出,北極可能在今年夏天出現冰層完全融化的奇景,將是人類有史以來首見。
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「國家冰雪資料中心」的資深科學家薛瑞茲表示,受全球暖化影響,北極區冰層有五成的機率,在今年九月暫時完全融化,速度比預期快很多。儘管北極融冰可能不會對人類產生立即的影響,但北極熊將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了。
薛瑞茲指出,「幾年前,我們認為北極全面融冰應發生在二○五○年至二一○○年間,最近則認為會提前到二○三○年,現在卻可能提早到今年九月。」他說,就科學角度而言,北極只是地球上的一個點,但是象徵意義重大:「北極應是冰天雪地,不該變成一片汪洋。」
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,位於北極海的「西北通道」原本長年結冰,不利航行,不過去年九月因北極融冰而首度短期出現「門戶洞開」。
西北通道起於大西洋,通過北美洲北岸、加拿大北極群島進入北極海,再進入太平洋。
薛瑞茲說,如果北極區冰層完全融解,船隻就可利用「西北通道」航行,不必依賴巴拿馬運河或繞道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,將可節省時間和能源,而且北極海底部還有石油。
北極冰層若完全融化,北極熊將面臨生死存亡關頭。科學家證實,逐冰而居的北極熊因覓食困難而溺斃的情況日益嚴重,甚至因覓食不著而互噬。
美國研究人員二○○五年發現,北極熊必須游泳穿越六十英里的海面尋找食物。被迫長泳的原因是,牠們賴以覓食的浮冰不斷融化,愈來愈小,彼此距離愈來愈遠。北極熊的泳技只在近岸地區吃得開,海上長征使牠們無法承受筋疲力竭、體溫過低或遭海浪吞沒。
科學家認為,北極熊因浮冰融化而溺斃,正逐漸成為北極圈的普遍現象,棲息於北極圈的兩萬兩千隻北極熊正逐漸減少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生態警示錄 北極熊面臨生存危機
更新日期:2009/10/12 22:31
沈千巧
全球暖化對北極造成的衝擊,除了冰層溶化,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之外,另一項重要議題,就是北極熊的生存問題,來自加拿大的科學家,在長時間觀察居住在加拿大北極圈的北極熊後,發現因為海冰提早溶化,縮短了北極熊在海冰上獵補海豹的時間,一但體力儲存不夠,就無法捱過越來越長的夏天;科學家擔心,再這樣下去,北極熊恐怕會滅絕,這些生態警示錄,帶給我們哪些警惕,一起來看看。
海冰一點一低溶化,晚春的加拿大北極圈,白晝拉長,北極熊跟烈日幾乎朝夕相處,海冰迅速溶化,這群全球最大的肉食動物,被迫離開賴以為生的海洋獵食場,轉向陸地渡過盛夏。
不肯下山的太陽,曬的北極熊渾身不自在,趴在那不斷蠕動,在冰天雪地如魚得水,碰上夏天變得不舒服,來到加拿大的凍原,全靠冬天儲存的脂肪,呼呼大睡,渡過漫漫長日。
只是昏昏欲睡的夏日時光,卻不斷有訪客前來打攪,科學家搭乘的直升機,吵醒了補眠中的北極熊,拿出麻醉槍對準北極熊,科學家想知道,白色大傢伙為何瀕臨滅絕?
科學家:「每年這個時候,這麼大隻的北極熊,應該有這麼胖,但春天的溫度越來越高,所以有些年頭會特別乾旱,但如果溫度不斷上升,未來的情況會越來越糟。」
科學家從數字來看,發現加拿大的北極圈,每10年溫度會上升1.5度,上頭覆蓋的冰層,則以3-5%的速度消失,由於海面必須結冰,北極熊才能登上冰層補食獵物,4月的晚春,小海豹正好出生,北極熊必須在海冰溶化前,多吃小海豹,替盛夏儲備體力。
但每一次的失手,都是消耗生存所需的精力,尤其是懷孕的母熊,若獵不到足夠的海豹,肚子裡的熊寶寶,恐怕小命不保。
科學家:「過去幾年,我們發現氣候變暖的後果之一,是海冰提早溶化,所以整體而言,西哈德灣的溶化時間,比起20年前,早上1.5到2個星期。」
科學家的擔心不是沒道理,要是北極熊不把自己養胖,在陸地得待上的這4個月,恐怕很難熬。
獵不到足夠海豹,上岸後的北極熊,體重不足,身體變差,不夠重的懷孕的母熊,產子數自然會因此下降。科學家:「這隻小熊很瘦,牠的狀況不太好,這隻比較胖,但胖的有限。」
在觀察這對熊母子後,科學家不樂觀的表示,原本3隻小熊,已經死了1隻,剩下的2隻,其中1隻狀況也不好,科學家擔心,再這樣惡性循環下去,北極熊真的會在人類的漫不經心中,走上滅絕。